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以“新农科”建设理念为指导,以国家现代农业和现代种业发展对生物育种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深化“三全育人”,培养“爱农学农知农”三农情怀深厚,具有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生物学基础,掌握现代生物学、种质资源创新、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政事业单位或相关种业企业从事生物育种教学、科研、推广、经营和管理等工作的拔尖创新和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生物育种原理与应用、计算生物学、植物智能育种、生物组学和种子学。
专业优势:生物育种科学专业注重跨学科交叉培养,设置交叉学科选修模块,以“兴趣+需求”引导学生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科教协同育人,依托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农业绿色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建设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种业产业学院等重大科研实践平台,实行全程化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训练;强化知农爱农教育,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提高学生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育种行业的认知,推进专业教育与情怀教育有机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生物育种,开设生物育种原理和应用、计算生物学、植物智能育种、生物组学等学科交叉课程,夯实现代育种理论基础,掌握前沿技术;以主要作物为对象跨学期、跨课程一体化实验实践实训方案,将课堂设在大地上,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在实践中学习巩固,学以致用。
1.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依托作物学科,现有生物育种方向教师21人,博士授课率100%。拥有喻树迅院士等高层次人才6人,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3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4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60%,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2.教研设施先进。建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室、省级重点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植物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育种科学实验室等教学实践平台;拥有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省2011山区农业绿色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教学基地等科研训练平台。有力保障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和科研能力培养。
3.科研水平强大。学科聚焦作物种质创制、优异基因挖掘、品种选育以及作物种子安全高效生产等,为浙江省作物品种培育、种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撑。在高油酸/抗除草剂花生、鲜食玉米、功能性水稻、特殊用途甘薯等特色作物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形成特色。
4.课程建设扎实。该专业建设依托作物学科,现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12门,生物育种相关教材12部,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等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农林业生物技术等省级优质课程16门。建有浙江托普云农股份有限公司等省级、校级教学实践基地 30余个。建立了联合用人单位共同开发课程的多边协同机制,可为生物育种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完备的课程支撑。
就业前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育种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省仅有浙江大学开设生物育种科学本科专业,培养数量有限,本省种业产业人才需求量大。主要就业领域包括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领域、新品种培育与推广领域、种子管理与质量控制领域。本科毕业后可以选择在作物学、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继续深造,仅浙江省各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每年至少招聘生物育种科学专业本科人才或招收硕博研究生120人,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环保、园林等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